《大丹麦狗马默杜克》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一个动画人物,自从1954年它在报纸上露面以来,这个时常会闹出点笑话,时常会让主人情何以堪的大丹犬就得到了美国人的喜爱。众多的美国人把马默杜克当成了自己的家人,他们[展开全部]
《大丹麦狗马默杜克》这一美国家喻户晓的动画角色,自1954年首次亮相于报纸以来,便以其独特的幽默感和略带尴尬的冒险故事赢得了无数美国人的喜爱。这只大丹犬不仅经常闹出笑话,让主人哭笑不得,还深深触动了人们的心弦,以至于许多家庭甚至将自己的宠物命名为马默杜克。有评论家甚至戏称:“马默杜克应该享有投票权。”将这样一个深入人心的漫画角色改编成电影,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尤其是在这个角色已经风靡了半个多世纪之后。漫画原作者布拉德·安德森表示:“尽管许多漫画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褪色,但我的作品却能够屹立不倒。这主要归功于我从一条狗的视角去审视世界和问题。我并非以主人的视角描绘狗,而是像狗一样去思考。马默杜克的灵感来源于我母亲的拳击犬,但我在创作时将其塑造得更大、更强壮。因为在我看来,大狗往往更加有趣——它们往往对自己的体型一无所知。有时,你会看到像大丹犬这样的巨型犬类,像吉娃娃一样吵着要坐在主人的膝盖上。我自己就拥有一条重达170磅的大丹犬,它在生活中制造了许多笑料。漫画中的马默杜克并非纯粹的狗,它身上融合了人类的特征和情感。改编这部漫画并非易事,尤其是当马默杜克已成为‘明星狗’后,其形象已深入人心,难以做出大的改动。”谈及改编,影片导演汤姆·戴伊指出:“我们想要为这部传统且历史悠久的漫画注入更多现代元素。如果要在当今的影院中脱颖而出,必须使其符合当下的审美和口味。我非常赞同布拉德提出的从狗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观点。因此,这部电影完全从马默杜克的视角展开,展现了它与家中猫咪的相处,以及与社区中其他宠物狗和猫的互动。我们还为它设计了一段与苏格兰牧羊犬的浪漫爱情故事。这一切都是为了使影片更加吸引人且充满趣味。”在拍摄过程中,剧组曾就使用CGI技术再造一条狗还是让真狗出演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一方认为CGI技术能让大丹犬看起来更像人,能做出狗无法完成的动作和眼神表达;另一方则坚持使用真狗,认为这样会增加电影的真实感,并激发人们对动物的喜爱。经过权衡,汤姆·戴伊决定结合两者优势。他说:“在狗能自行完成的镜头上,我们让真狗出演,有驯兽师的帮助,这些动作并不算太难。而在狗无法完成的镜头上,我们则借助CGI技术,如狗说话的口部动作、影片中大量狗和猫的群舞以及翻腾动作等。这样既解决了狗的真实性和可爱性问题,又解决了高难度动作的挑战。从最终效果来看,动物与CGI的结合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如果以狗的生理周期来计算“狗龄”,漫画中的马默杜克如今已“380岁高龄”,但在电影中,它却被塑造成了一个正值青春年华的小伙子。精力充沛、力量强大,并渴望一段属于狗的浪漫爱情。面对家中的猫咪,它会搞恶作剧;面对美丽的苏格兰牧羊犬,它会心动不已;面对狗帮派的威胁,它则显得软弱无能。可以说,电影版的《大丹麦狗马默杜克》充满了青春片的元素。对此,导演汤姆·戴伊毫不避讳:“由于我们从狗的视角拍摄这部电影,因此将马默杜克的年龄设定在十几岁,以便融入笑料和浪漫爱情等元素。整部影片讲述的是马默杜克来到新家后努力融入社区并寻找爱情的故事。你可以将这部电影视为狗的青春爱情片——我们正是按照这个思路编写剧本并拍摄的。这种拟人化的动物最能引起观众的喜爱和好感,因此我们对马默杜克这个大家伙充满信心,相信它能带给观众欢笑。”既然决定使用真狗与CGI技术的结合来拍摄这部电影,那么驯兽师便成为不可或缺的角色。汤姆·戴伊邀请了经验丰富的驯兽师约翰·亚历山大来训练马默杜克。影片的大部分拍摄都进行得很顺利,因为没有什么太难的动作和元素。然而,在马默杜克冲浪的场景中,亚历山大却遇到了难题:“我不确定大丹犬是否敢于站在冲浪板上冲浪,也不知道它们是否喜欢在水里玩耍。因为我之前从未与大丹犬合作过,也从未听说过大丹犬能冲浪。”令人惊讶的是,马默杜克非常乖巧地走上了冲浪板,勇敢地走进了水中。汤姆·戴伊回忆道:“当我走到海滩时,约翰刚刚开始训练马默杜克。但仿佛有某种预感,马默杜克自己就开始划水和冲浪,并展现出了一定的技巧和能力。这让我们非常惊喜。我一开始还在担心,如果马默杜克不想冲浪的话,我就得删掉这个场景。但它最终不负众望地完成了表演。我想,这条大丹犬可能是有史以来第一只会冲浪的大丹犬。”至于影片中的其他动物演员,如暹罗猫、苏格兰牧羊犬和黑背犬等,则没有遇到太大的麻烦。汤姆·戴伊表示:“其他动物都轻松地完成了自己的表演。毕竟,亚历山大是一个经验丰富的驯兽师,而且猫猫狗狗这些动物也是人类的好朋友,训练起来比鸟类和猛禽要容易得多。”[收起部分]